我校“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评价结果获评“优”等级
日期:2023-02-01 23:12:23  发布人:8000000723  浏览量:1285


20231月30日,根据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中期绩效评价结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233号),我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中期绩效评价等级为“优”。

2022年初,学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中期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和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中期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总体要求,将“双高”建设中期绩效评价自评与迎评列入2022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提前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与重要时间节点,确定了由重大办牵头组织、各工作组配合、各责任部门具体推进的工作方针,同步成立了自评工作保障组、宣传组、材料组等工作组,制定了各项目组自评、学校和专业群层面总评、邀请校内外专家审核、全校宣讲和迎接专家进校评审的工作进程。

20223-6月,全校上下,各司其职、团结一致,共同完成了32000余字的学校“双高”建设中期绩效自评报告,学校层面支撑材料149份,专业群层面支撑101份,贡献度认可度佐证材料24份,“双高”典型案例22个,国家级标志性成果、国家级媒体宣传报道及各类业绩统计材料17份,分别按时按要求提交至教育部监测平台和江苏省教育厅评审平台;同步编制、拍摄了“双高”建设问答、宣传视频、成果展板和各类各层级宣传宣讲材料20余种,开展不同层面的宣传宣讲60余次。

2022616日,省教育厅专家组进校开展“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中期绩效评价现场考察。专家组听取了党委副书记、校长李雄威的《“双高计划”引领,“提质培优”赋能培育卓越技术技能人才》专题汇报,李校长从“双高”建设中期总体目标实现程度、主要成效、助力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作用、不足与后续计划等五个方面介绍了学校建设情况;考察组参观了学校“双高”建设成果展,开展了师生满意度测评、查阅资料、访谈交流等工作,全面检验我校“双高”建设三年来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2019-2021年,按学校“双高计划”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学校层面中期应完成建设任务388项,已完成359项,数量指标总体达成度94%,质量指标总体达成度88.85%。经过三年建设,学校在党的建设、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和提升服务发展水平等方面取得了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教育部“双师型”培养培训基地、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中国技能大赛一等奖、中国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和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国家级标志性成果60余项,新增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等省级标志性成果400余项,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新生报到率、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全省前列,“四技服务”经费到账1.63亿元。

2019-2021年,按学校“双高计划”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应用化工技术高水平专业群中期应完成建设任务115项,已完成108项。数量指标达成度97 %,质量指标达成度92%,时效指标完成度89%。经过三年建设,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三教改革”、技术技能积累、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新增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教学标准、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认证标准、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国家级课题等国家级标志性成果19项,新增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等省级标志性成果100余项,“四技”服务到账9204万元,成果转化33项,助力企业提升经济效益3340万元,在校生规模逐年稳步增长,社会扩招人数、新生报到率、毕业生就业率和满意度稳居全省前列。

2019-2021年,按学校“双高计划”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学校层面和专业群层面项目经费的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行业企业支持资金、学校自筹资金四类资金均全额到位,项目经费执行合理,资金严格按照学校专项管理办法执行,各项目任务资金预算执行平稳可控。

2019-2021年,学校“双高”建设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学校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服务江苏先进制造业、现代建筑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万亿级产业发展,形成与区域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的“2+3+N”专业集群发展格局;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创建了“双元四阶、三融三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常工范式”,新形态教材获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优质课程资源校外共享使用量比例达50%以上,经验做法被中国教育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推广,并在中国职教学会全国大会上展示交流;学校依托两个全国职教联盟,共建“学校+企业”“学校+政府+企业”等多元模式的产业学院,开展分学段分层分类“柔性化工学交替”教学,为培养地方行业输送紧缺人才1300余名;学校联合大连理工大学常州研究院等大院大所和阿朗新科、扬子江药业等龙头企业,共建绿色节能与新能源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和特色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开展轨道交通装备和工业机器人装调等X证书试点36项,建成X证书考核基地26个,组织证书培训3075人。

2019-2021年,学校“双高”建设引领示范作用效果凸显。“55821”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成为教育部诊改试点样板,三年内有近200所院校借鉴本体系模式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并通过了全国或本省(区、市)的整改复核;“双元四阶、三融三合”培养模式成为业内借鉴范本,创设了课程教学目标达成自我诊改机制和“三主体、四维度、四结合”学业综合评价体系,开发了“校--国家”三级“融媒体”课程资源,引领教学改革;“三阶四融五保障”双创教育体系入选教育部特色案例,据2022/金平果排行榜数据显示,学校位列“创新创业100强校”第11位;“三全三化三效”打造江苏智慧校园示范校,实现了“数据采集实时化、管理服务精细化、行政决策科学化”建设目标,建成了基于移动端和PC端的“智慧学工”育人服务云平台和移动微服务平台,“数据多跑腿,师生少跑路”成为现实;智慧型资助育人体系成为全省学生资助工作典范,学校智慧型资助育人体系连续10年获江苏省学生资助绩效评价优秀等级。

2019-2021年,学校“双高”建设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形成国家层面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标准”方面,贡献度有待提升,参与的广度和推广应用覆盖面还不够,需要更重大的标志性成果来提升影响力。

2022年,学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以“双高”建设中期绩效评价为契机,砥砺初心、继往开来,紧紧围绕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聚焦立德树人,聚力产教融合、三教改革,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聚焦“三全”育人,全方位系统总结学校“十大育人体系”建设的成效、成果和经验模式,完善重大项目过程管理机制,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实验实训室智改数转、国家级资源库建设验收有序推进。高标准建设国家级样板支部1个,获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个;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新增“江苏省技术能手”2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项;入选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获评“全国红十字会模范单位”称号;获评水利部“节水型高校”称号并获得专项奖励资金30万元;获首批“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高校银龄学习中心”称号;1名毕业生被授予“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人物”称号。

2023年,学校将继续从本次“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评价反馈意见着手,持续做好“双高”建设“最后一公里”工作,勇担“双高”攻坚历史使命,全力冲刺最后一年“双高”建设,高质量完成“双高”建设任务,积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贡献“常工智慧”!(发展规划与重大项目建设办公室 文/孙海波/审)

核发:8000000723 点击数:1285 收藏本页
分享到